开展“点菜”式农业科技服务
昨天,兰溪市柏社乡岭口村的几个农民找到该市益森香榧研究所负责人杨伟明,咨询香榧种植和种苗购买事宜。柏社乡岭口村近两年开始发展香榧产业,全村已有种植面积300多亩。该村一些村民从兰溪市农民科技协会了解到杨伟明的益森香榧研究所与浙大和浙江林学院有合作关系,纷纷前来讨教种植难题。
自从9月30日兰溪市成立全省首家农民科技协会后,该市越来越多的农业技术能手像杨伟明一样,被广大农民熟知并受到追捧,成为示范带动该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力量。
兰溪市6000余名有一技之长的各类农民技术员分布在全市各地,局限在一定的区域或者专业协会领域内,缺少种、养、加工等各行业的横向交流,农民在生产中遇到一些问题也很难找到对口的专业能手进行技术上的探讨和交流。“为了提高农民科技人员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兰溪农民科技人员的整体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经济效益,我们组织成立了兰溪市农民科技协会。”兰溪市科协秘书长王锡洪这样告诉记者。
据介绍,兰溪市农民科技协会首批会员有118人,主要由各科普示范村的负责人、有技术职称的农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企业负责人组成。在整合各级学会、农技协、农业部门技术骨干和农村科技致富专业户的基础上,结合农函大、农技校等力量,兰溪市农民科技协会组成了各类农业科技讲师团,到乡、村开展了“农民点菜、协会搭灶、专家掌勺”式的流动课堂培训。只要多数农民有需求,到农民科技协会“点个菜”,协会就会根据具体需求,找来相关领域的农业专家讲师团,为农民授业解惑。
兰溪市农民科技协会会长童建军说,目前,协会已根据需求开设了食用菌、种养殖、服务业以及农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半年左右的免费技术培训后,基本上能使学员掌握一两门农业专业技术。
童建军还告诉记者,下一步协会将组织会员到受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山东省沂南县等地考察学习,并将邀请专家来兰溪授课,实施“科普惠农兴村”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