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微头条
歌声飞扬 唱响主旋律
——兰溪专业教师合唱团背后的故事

教师合唱团合影

  今年暑期,兰溪的教师合唱团着实令人惊叹了一回。他们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合唱艺术节,捧回了一等奖,这是该合唱团首次获得国家级的奖项。

  第二届全国合唱艺术节由中国合唱协会、陕西省神木市人民政府主办,以“华夏根黄土情”为主题,在合唱节的四场比赛中,来自全国的30支代表队1200多人参加比赛,14个合唱团队获得了一等奖。他们用美妙的歌声诠释了对祖国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对文化的传承、对历史的记忆,展现出了优秀的艺术才华、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比赛风格,奏响了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雄厚乐章。

  兰溪教师合唱团能获得这一荣誉,在于他们日常高水准的训练。组建合唱团的教师俞赛霞,也是音乐教研员,在她眼里,合唱团的老师们会相互包容、相互成就、彼此帮助。其独有的凝聚力,会让合唱团越走越远。

提升教学能力成立教师合唱团

  2017年1月,在俞赛霞的牵头下,兰溪市教师合唱团正式成立。音乐老师是学校里比较少的群体,对老师来说,很难开展校本教研。同时,音乐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而目前学校音乐的校本教研做得并不出色。学校的音乐老师很少有同伴互助,甚至有些学校只有一位音乐老师。

  “如果不把音乐老师组织在一起学习,他们自己学习机会就很少。成立合唱团是为了让音乐老师有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俞赛霞介绍,音乐老师有五项基本功,称为五项全能,包括器乐、即兴伴奏、声乐、舞蹈、自弹自唱。合唱团成立之初,还成立了3个组,分别是声乐组、器乐组和舞蹈组。其中,声乐组发展成了合唱团。“老师们的嗓子可以是最经济的,练习合唱团。最能提升自己对音乐的感觉,让老师们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兰溪的合唱可以说是起步较晚,其他县市区都有专门的教师合唱团。俞赛霞说:“面对现状,我们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组织了合唱团,通过合唱的平台,让老师自己会唱,还要指导学生会唱,合唱团形式的教学对学生的音乐感觉提升很快,组建合唱团的目的也是让老师有能力指导学生。”

教师合唱团合影

  “很多人对合唱的理解是大家一起唱,但这并不是合唱,只能算是齐唱,把合唱做得精致,里面就有很多的学问。”现在,全市有60多个女老师,10多个男老师,参加合唱团的训练。每周二只要老师们有空余的时间,都会在音乐教室训练,一练就是一整天。

  训练以基本功为主,练习气息、音准、节奏、声音。高水准的合唱要求大家唱的音色相同,气息不紊乱。“一个人唱对很容易,但是要10个人唱对就很难了。同时,还要保证10个人唱的音色是相同的,节奏不能有偏差,声音强弱要控制住,每个人还要对作品理解得透彻,这些都是合唱团有难度的地方,但无论再难,也要坚持做下去。”

众人一心克服困难坚持训练

  振兴小学的音乐老师袁喜青,从合唱团成立起,就是合唱团的成员了。现在是合唱团中声部的组长。刚开始建合唱团,正是袁喜青怀孕的时候。但她一直参加训练,直到临产,才不参加训练。结束产假,一上班她就参加了合唱团的日常训练,那时,她的女儿只有4个月左右。

  虽然是音乐专业毕业,大学也上过合唱课,但她觉得只学到了合唱的皮毛,合唱要怎么听、如何唱,对她来说都一门学问。坚持参加合唱训练,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有的老师是在乡下,要一大早赶过来,像是远在横溪的学校,如果下午有课,又要回到学校上课,路途上很辛苦。

  袁喜青回忆,当时和她差不多时间怀孕的还有三四个女老师,但她们无论是孕期还是哺乳期的老师,都坚持训练。参加训练时,由奶奶抱着去学校里转转,等到要喂奶的时候,抱到身边喂一下,剩下的时间都在参加训练。

  不仅是孕妈妈克服困难,合唱团的成员都会克服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老师脚崴了,或是手受伤了,打着石膏也坚持参加训练。“有位男老师,家人生病,他一边要照顾家人,一边还坚持训练。”袁喜青说,因为男声合唱团人少,如果唱混声,少一个人,就会影响到整个合唱呈现出来的音质。很多老师都是克服各种困难来参加合唱团的训练。

  “有时候辛苦起来,也会有想回家的想法。但是合唱的老师非常有感染力,大家被合唱的魅力感染了,就被合唱带着,忘记了辛苦。看到那么优秀的老师都还在用心训练和学习,就感觉自己不能再懒惰。”袁喜青说。

  令袁喜青特别感动的是一位年纪大的老教师,她到了快退休的年纪,由于身体缘故,唱歌的时候呼吸跟不上,就没办法唱。但她一直参与到合唱团中,像是有比赛,她就做后勤为比赛的老师帮忙。

  合唱团有17首完整的作品,有些是购买的歌曲,通常这些歌曲是有正谱,都要翻译成简谱。为了节约时间,几位声部组长就自己花时间和精力,把正谱翻译成简谱。有时候一页正谱就要翻译很久,老师们都是利用自己额外空余的时间来做幕后的事情。

合唱团将老师凝聚在一起

  训练过程中,大家对音乐的感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老师唱着唱着就发现,合唱太美了。“我们的声音也能让自己起鸡皮疙瘩,而这种感觉我只有谈恋爱的时候才有过,没想到合唱团也能如此。那种心动,很难用语言来形容。”袁喜青说,合唱的魅力,不是为了某种目的去学习,而是自己喜欢上它。

  这次第二届全国合唱艺术节,是他们第一次参加的全国性比赛。从放暑假起,老师们基本都没有休息过,来自湖北、山西、山东等地的老师,暑假基本上都没有回家。一遍又一遍对演出的作品进行细节方面的提升。

  在俞赛霞眼里,合唱团从成立之初到现在,老师们的专业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次比赛,评委老师评价她们是一支年轻、漂亮的女声合唱团,演唱放松、自然,在声音上没有负担,演唱的作品符合年龄风格,表现得很好。“声音没有负担”这对合唱团来说,是极高的评价,表明每位参与合唱的老师发出的音色是相同的,在这背后,是合唱团老师3年来不间断地坚持训练。

  除了获奖,俞赛霞最欣慰的是,教师合唱团除了提升老师的业务,还教会了老师如何做人,相互合作、相互成就、彼此帮助。“这次出去比赛,由于经费比较紧张,我们没有带化妆师,所有的比赛用的化妆品都是老师自己买的。还有为了防止感冒、中暑,老师都自己带药品。去那边以后,天气比较热,有的老师中暑了,其他老师会主动照顾他们,帮忙买药、刮痧、倒开水。合唱团成员之间相互越来越紧密,合唱团要走下去,靠的是凝聚力。”

  音乐老师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强了,他们教的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就会好起来。“如果老师没有接触过合唱的知识,他们就不懂学生唱出来好与坏,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三年级至六年级的音乐课本上,有很多合唱,如果老师自己都不会,那就不用提如何交给学生。”俞赛霞说,音乐老师就像一盏盏灯,只有自己发光发亮了,才能照耀更多的学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音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探索合唱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听觉的能力。

  现在,全市学校几乎都成立了学生合唱团。接下来,俞赛霞计划找一个适合的场地,开一场属于兰溪教师合唱团的专场音乐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合唱是什么,感受合唱的魅力。


教师参赛时相互化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