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兰溪杨梅节开幕侧记
兰溪杨梅栽培历史悠久,品质绝佳,美名远扬,每逢上市时节,游客纷至沓来。兰溪杨梅主要集中在以S314省道沿线为主的云山、香溪、马涧、柏社4乡镇(街道),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五十里杨梅长廊。
马涧镇是兰溪五十里杨梅长廊的核心区。近年来,马涧果农积极开拓创新,认真研究技术,在杨梅种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马涧镇是浙江省内最大的大棚杨梅栽培基地,面积达300多亩。通过推广应用绿色防控、矮化丰产、配方施肥、生草栽培等综合配套技术,勤劳的果农种植出了“绿色、优质、营养”的精品杨梅,逐步打响了名气。
6月8日,由浙江省农科院、兰溪市人民政府主办,兰溪市农林局、马涧镇人民政府承办的2018中国“兰溪杨梅红天下”杨梅节,在马涧镇里山人家开幕。活动现场,热情的村民纷纷捧出新鲜采摘的杨梅,欢迎远道而来的宾客,分享丰收的喜悦。
兰溪有杨梅专业合作社50多家,品牌10余个,而马涧镇占了绝大多数。其中,马涧“嗨梅子杨梅”曾获得过2016年浙江农业之最杨梅擂台赛双冠军(东魁、荸荠种),还被列为国家商检出口备案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马涧“里山杨梅”味甜微酸,食后有回味,品质佳胜,素为杨梅之上品,曾获得过全国十大精品杨梅金奖。
在杨梅节举办地马涧镇下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杨梅树。今年62岁的村民吴运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种植杨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年杨梅节期间,都有许多游客到他的杨梅山上采摘、参观,每次,他都会热情接待,不厌其烦地解说。吴运清说,种好杨梅树,还得用好“土方法”,他平日里最喜欢用的是草木灰,这种随处可见的有机肥料,不但节省成本,还能滋养杨梅,延长杨梅树的生命。
守在下杜村的,大多都是吴运清这样的老人。“杨梅树容易养,只要科学管理,不遇自然灾害,基本上每年都会结果。去年,我通过种植杨梅,收入有两万多元。”守着五亩杨梅林,吴运清心满意足,每到杨梅成熟的季节,他的子女便会回到家里帮忙,一家人齐心协力,每年都能有稳定的收入。“不给子女添麻烦,不给国家添负担,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充实。”
当天,位于下杜村的国际杨梅研究中心正式启用,吸引了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的38位留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国际杨梅中心由浙江省农科院和兰溪市人民政府联合组建,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中心里建有杨梅品种园和杨梅精品园,其中,杨梅品种园占地20亩,园内有国内外杨梅良种20多个,杂交实生苗数量有2000多株。而杨梅精品园里,展示了由浙江省农科院自主选育(筛选)的7个杨梅新品种,包括早佳、夏至红、黑晶、早色、早鲜、早荠蜜梅、晚荠蜜梅等。
走进杨梅基地,留学生们被一颗颗深红色的杨梅所吸引,他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还有些人迫不及待地采摘品尝。今年才到浙江师范大学学习的埃及留学生Menna对杨梅十分新鲜,首次品尝杨梅,她的心情十分激动。Menna能说一些简单的中文,这酸酸甜甜的杨梅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举着大拇指乐呵呵地对着果农说:“真好吃!”
国际杨梅研究中心启用仪式结束后,杨梅产业振兴研讨会随即开展。来自全国各地的杨梅专家齐聚一堂,探讨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研讨会内容丰富,涉及突发气候对杨梅的影响、杨梅营养生理研究、杨梅物流保鲜、杨梅育种栽培、杨梅质量安全管控、杨梅气象指数保鲜、杨梅无人机授粉等话题,给兰溪的杨梅专家和杨梅种植户上了深刻的一堂课。
记者 林玉洁/文 王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