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早饭,兰溪人有自己的偏爱和记忆。老城区和平路上,开着一连串的小吃店,其中不乏有顾客排队等候的店家。
兰溪人钟爱的早餐之一——天津包子,和平饭店有着最传统的做法。薄皮包着灌汤馅,揪上十多个褶子,放入平底的大油锅,煎到两面焦黄,还要保持包子皮嫩肉鲜,汁水饱满,不失葱香。
刚出锅的天津包子,有着诱人的香气,带着双面煎透的薄面皮,初咬下去带点韧劲,随即里层柔软的面皮迫不及待地拉上肉馅和小葱,在口腔完美结合。再蘸上醋和辣椒酱提鲜,入口外焦内嫩,脆嫩兼备。
今年54岁的柏青,就是这家和平饭店的女主人。1998年,柏青买下了和平路上的店面房,打算做餐饮。在这之前,柏青做了很多生意,但最终还是选择开饭店。“我记得小时候兰溪有家饭店,名气很大,就叫和平饭店,但是后来不开了。我开饭店,想把它传承下去,店面也恰好在和平路上,所以就取名叫和平饭店了。”柏青说,和平饭店开业以来,生意一直都挺顺的,或许是有了这个好名字。
“第一年开饭店就做起了天津包子,当时请了师傅,自己也跟着学。从开业起,吃天津包子的人就络绎不绝。上次美食节,三口锅同时煎,都来不及供应。”柏青说。
天津包子要做得好吃,用的肉一定要新鲜的嫩肉,而且是全精肉,不带一点肥肉。全麦筋面粉擀的皮,薄而透亮。用的油,是亮橙橙的食用油。这些不光是柏青对一只包子的细节考究,也是食客老饕对一顿早饭的期待。
20年的餐饮做下来,糯米“牛舌头”是和平饭店另一道不曾消失的小吃。在不少兰溪人的回忆里,糯米“牛舌头”是童年的味道。“以前兰溪很多早餐店都做‘牛舌头’,现在却很少了。这是兰溪的地道小吃,虽然制作过程繁琐,但一直坚持做下来了。我是兰溪餐饮协会的成员,觉得自己有一种传承的责任在,不想放弃。”柏青说,每一道小吃,都是由手艺支撑起来的。
糯米“牛舌头”,采用的是宁波水磨糯米粉,相比于普通的糯米粉,更加细腻。大锅水煮沸,加入白糖,煮成糖水。再放入澄面煮熟,放凉了变成乳白色的冻,像是果冻一般。接下来是炒糯米粉的时间,把冻放于糯米粉拌匀,炒熟以后,揉成面团,糯米粉之间的粘性不高,澄面的作用就是将两者调和。粉团切块压平,做成一片片牛舌头的样子,最后撒上芝麻,在慢火低温的油锅中煎至金黄。
“‘牛舌头’是老手艺了,火候最重要,一直用小火煎,四五个一锅,要煎20多分钟,很费工夫。”柏青说,看着“牛舌头”慢慢从锅底浮上来,边上一圈冒着小泡泡,煎到两面金黄,不一会儿就可以捞起来了。
酥脆软糯,“牛舌头”本身带有甜味,再撒上白糖,一口咬下去,芝麻的香和白糖的甜在舌尖交融,爽口香甜。如果再配上豆浆或是豆花,能给自己一整天的满足感。 小吃很小,就地取材,大街小巷比比皆是。如此日常的小吃,却承载着普通大众的舌尖回忆,你还记得童年小吃的味道吗?
文/记者 沈冰珂 摄/记者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