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溪新闻
  • 学育兰溪
  • 兰溪发布
  • 微视兰溪
  • 908兰溪电台
畅谈感受 争献良策 共谋发展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兰溪新闻网讯(记者 徐正达 蒋宇欣 鲍 莉 成 超 实习记者 童伟丹 叶映枝)昨天,兰溪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兰溪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俊华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当天,出席兰溪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建言献策。

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提升改革攻坚效能

《报告》指出: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优化乡镇(街道)赋权事项,培育一批“枫桥式”综合行政执法队。

张斌代表:自“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兰溪坚持“一盘棋”谋划,推动执法队伍更优化、多跨协同更高效、执法监管更有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距离争创“长三角营商环境一流县”还有一定差距,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系统化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持续优化协同机制,不断释放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活力;要推动改革迭代升级,深化开展“综合查一次”,减少对企干扰,让企业和群众更有获得感。

建设联运枢纽,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

《报告》指出:整合物流资源,扩大物流服务领域,扶持壮大本地物流骨干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国内知名品牌物流企业,推进开发区物流园区建设。

人大代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 范湃青 摄

滕步彬代表:当前,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需求收缩影响,企业外贸出口压力明显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兰溪发挥水运优势,发展多式联运,不断完善现代物流格局,正在为兰溪的各大企业提供强大的支撑。建议市委、市政府要立足发挥兰溪区位、交通、产业等天然优势,坚持以重大商贸物流项目为龙头引领,推动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将兰溪打造成效率高、成本低、竞争力强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实施片区开发,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报告》指出:启动建设文商旅基础设施项目,修缮片区古建筑,为业态引入提供完善的区域配套,打造古城复兴的新范例。

柳青代表:兰溪古城是城市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寄托着兰溪人民的美好记忆和深厚情感。建议在规划中纳入老照相馆、剃头店等“老字号”,让其焕发新活力。同时,用好美食资源,在古城建立美食集聚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开发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美食与商旅文体融合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影响力。

做优公共服务,加快保障改善民生

《报告》指出:办好“黄大仙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培育省级文化强镇1个以上。

黄琅丹代表:建议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线,推进传统文化落地生根,焕发时代价值。要加大宣传力度,办好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手段,多点位多方面传播。要成立文化节目创作团队,打造一批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加快形成具有兰溪辨识度的关键文化标识。

《报告》指出: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750套(间),有效缓解务工人员的安居问题。

童福友代表:一直以来,兰溪企业都面临着用工难等问题,希望政府能加大对人才的引育力度,出台相应政策,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兰溪,并重点在住房、医疗保障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服务。

《报告》指出:实施“兰溪工匠培育”工程,全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7500人,新增技能人才4000人。

柳萍委员:建议将“兰溪工匠培育”工程与职业技能等级提升相结合,探索“以技提薪”改革新路径。将电焊工、司炉工、叉车工等企业高需求的技术工种纳入职业技能等级提升范围,通过定期业务培训、技能比武,选拔行业工匠,并与薪酬挂钩。市人力社保局等相关部门要注重技能竞赛成果转化,形成“培训、练兵、竞赛、晋级、激励”五位一体培育机制,提升技能人才的职业归属感,为兰溪高质量发展汇聚新的力量。

抓实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共同富裕

《报告》指出:打造游诸人文、兰芝风情、北部振兴和诗路三江共富示范“三带一区”,争创省级共同富裕示范带和省新时代和美乡村示范县。

方赛花代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许多地方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但当前乡村产业基础薄弱、活力不足、质量效益不高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建议相关部门要完善扶持乡村产业政策机制,加大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要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规范和引导乡村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根植于乡村的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要招引培养现代农业人才,鼓励懂市场、头脑活、有创新意识的“农创客”“乡创客”返乡发展现代化农业项目。

《报告》指出:加快培育特色IP美食龙头企业,培育美食示范门店30家、美食城市形象店10家,全力打造“江南美食策源地”。

廖丽飞代表:兰溪拥有历史悠久且沉淀深厚的美食产业基础。近年来,兰溪通过挖掘美食文化,培育特色美食产业,努力打响兰溪美食品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还存在品牌知名度依旧不高、美食产业体系还不健全等问题。建议在培育龙头美食企业的同时,挖掘内部潜力,将现有的美食小店进行整合。相关部门要牵头抓总,加大激励政策,以政策的导向和资金的投向,引领美食产业发展,迅速推广、打响叫亮“兰溪美食”品牌。

《报告》指出:探索乡村运营模式,引育乡村CEO,实施万方农房盘活运营计划,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超80%。

章晶委员:探索乡村运营模式,做活业态是重中之重。只有加大对乡村CEO帮扶力度,培养复合型、经营型的乡村CEO,才能打造乡村人才振兴升级版。建议设立市级乡村CEO创客指导服务中心,加强对相关政策的解释和落实,帮助乡村CEO找准方向起好步。加强扶持力度,对项目成熟度高、处于起步阶段的乡村CEO提供资金扶持并提高信用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等优惠服务。定期开展管理水平运营能力体系化培训,组织经验交流沙龙、乡村CEO跨地域交流等活动,提升乡村CEO运营思维。

《报告》指出:推动广大农民增收,深化“扩中”“提低”,打好“地标富农”、农文旅融合、来料加工等增收“组合拳”。

童越平委员: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杠杆,是实现农业农村两个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建议一方面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引导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另一方面要减少无效、低效金融供给,创新有效、高效金融供给,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全方位满足“三农”各类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农村金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厚植生态优势,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报告》指出:兰江、开发区EOD项目争取纳入省库,完成马涧、梅江GEP项目融资。

沈鑫奕委员:杨梅产业作为马涧镇的特色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建议抓住GEP项目历史性机遇,聚焦延链补链,破解杨梅销售周期短的困局,深化降本增效,对大棚种植技术、杨梅保鲜冷藏技术、冷链运输技术进行升级,补足种植户研发资金有限的短板。统筹规划杨梅品牌,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和商品化运作,扩大兰溪杨梅知名度。以“特质农业+体验观光+餐饮住宿”为核心要素,规划杨梅主题乐园,同时,依托工商联、供销社发挥在外商会及其他销售渠道的优势,为准备规划实施的杨梅深加工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杨梅产业增值、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