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溪新闻
  • 学育兰溪
  • 兰溪发布
  • 微视兰溪
  • 908兰溪电台
吃下的都是对幸福的美好祈愿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再过一个多星期,就是中秋节了。作为古老而美好的中国传统佳节,吃月饼是中秋节最广为人知的习俗了。在兰溪人的印象中,酥皮包裹芝麻馅的麻沙月饼,才是分外熟悉的模样。

501.jpg

猪油揉进粉里,淡黄色的面团,越揉越软。月饼皮擀制时,加入一层酥油面,层层擀起,成了月饼外皮的起酥。揉成长条,再用塑料袋封好,防止表皮水分蒸发。而月饼的芝麻馅,则是由炒熟的黑芝麻磨成芝麻粉,拌上白糖等配料制作而成。

在老城人民北路上的杨梅糕饼店,30出头的小伙章程忙着做兰溪的土月饼。把馅料搓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圆球,把长条的酥皮分成大小相似的剂子,压平以后,包上馅料,在模具中定形,盖上红印,便可放入烤箱烘烤。十几分钟的时间,一个个月饼便在烤箱中完成生与熟的转变。芝麻馅在烤箱中受热后,呈现出半融化的状态,带给月饼一种软糯而沙沙的口感。

“现在有很多小朋友喜欢兰溪土月饼的味道,麻沙月饼在口感上没有以前那么甜了。”章程说,他们今年从9月初开始做月饼,口味上不仅有麻沙月饼,还有豆沙、五仁、椒盐,样式上有米月饼、广式月饼等。刚出炉的土月饼,红印显得更加清晰,早已融进酥皮的猪油没有半分腥气,芝麻香透过酥皮外溢出来,让人忍不住多闻几下。掰开月饼,芝麻馅与酥皮黑白分明。咬一口,酥软香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这是苏东坡关于月饼的诗句,与兰溪土月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外层酥皮包裹着馅料中的饴糖,香酥甘甜,回味万分。

不过,月饼吃多了难免有些甜腻,这时,配上一盏清茶,既解了腻,又有茶香,甚好。吃饼佐茶,一直以来都是兰溪人的习惯。而这饼,不光局限于月饼了。在今年57岁的糕饼师傅洪添寿的眼中,兰溪的糕饼受徽州糕点的影响,种类丰富,其中有不少做工十分繁复。

兰溪独特的地里位置和曾经发达的水运,造就了徽商在兰溪的悠久历史。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徽港帮、宁绍帮和本地帮等各地的糕点技师云集兰溪,加上其余闽赣两省、苏杭一带和金华八县的技师亦散处城乡,互相比拼,互相交融,遂蔚为大观。

洪添寿一家自徽州来兰溪,目前在童家菜场旁经营着一家徽州糕饼店。上午时分,洪添寿在店内切核桃糕,手起刀落,片片分明。“这个核桃糕不太一样,是将核桃镶嵌在薄荷糕里的,相比传统的薄荷糕,这个口感上更加丰富些。”添寿说,“很多年前,我学了做糕饼的手艺。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亲戚说,兰溪人爱吃糕点,这边很多糕点都和徽州相似,比如说麻酥糖。后来,我们一家就来兰溪了。”洪添寿说,在兰溪,他们一家一待就是二十多年。店里的二三十种糕饼一字排开,供客人挑选。“现在还不是糕饼种类最多的时候,等天气再冷些,入了冬,豇豆糖、米胖糖、擦酥、红回回……都会做起来。”洪添寿说。

兰溪糕饼的花样繁多是出了名的,老师傅蔡士旸在《徽州文博》里撰文回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当学徒的糕饼店把糕饼分为五类,一是“糕类”,有火炙糕、状元糕、绿豆糕、百果糕等;二是“饼类”,有月饼、广东饼、太史饼、立夏饼等;三是“酥类”,有琴酥、擦酥、桃酥、川心酥等;四是“糖类”,有麻酥糖、寸金糖、糖枣、白麻条等;五是“片类”,有云片、胡桃片、椒盐片、玉兰片等。

在以早茶街闻名的游埠古镇,近年来集聚起专门售卖双喜糕、龙须酥、云片糕等五六十种兰溪传统糕点的店铺。在游埠古镇做了40年糕饼的范子明,看到年轻人被兰溪传统糕饼吸引,感到莫大的欣慰。

范子明18岁跟在父亲后面学做麦芽糖,2年后师从徽州糕点师傅余元玉,学习传统糕饼制作。“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把做糕饼的工作整理妥当,为师傅做好准备工作。”范子明说,“不用问,看师傅怎么做就行了,然后就自己琢磨着做。”

虽然师傅也会偶偶指点,但这个学习过程,以悟性为主。“一开始,师傅就让我打下手,稍微有点难度的工作都不让我碰。”不过,好学、勤奋、本分的范子明很快得到了余元玉的青睐。3年后出师,独当一面。40多年的职业生涯,让范子明成了远近闻名的糕饼大师。

临近中秋,糕饼铺子里最多的就是月饼,糕饼师傅一天到晚忙着做月饼。这个时令性极强的糕饼,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吃月饼,赏明月,与家人团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记者 沈冰珂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