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溪新闻
  • 学育兰溪
  • 兰溪发布
  • 微视兰溪
  • 908兰溪电台
舒仕杰:大山深处当“蜂王”

在兰溪市女埠街道垷坦村的一片山坡上,摆放着百余个蜂箱,一般人都不敢接近,但这却是舒仕杰创业致富的“百宝箱”。靠养蜂,这位1992年出生的小伙子成为大山里的“蜂王”。

日前,浙江省蜂业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来自全省蜂业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岗位的2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兰溪养蜂青年舒仕杰荣获“浙江省蜂业学会青年养蜂能手”称号。“很荣幸能站上这个领奖台,养蜂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传承。几代人,一件事,只为一罐好蜜!”捧着荣誉证书的舒仕杰兴奋地表示,希望有更多的80后、90后、00后能参与到养蜂的行业中来,把甜蜜的事业带给更多的人,酿造更加甜蜜的幸福生活。

微信图片_20231213160739.jpg

接“蜜”,从门外“小白”到行家里手

走进坐落在女埠街道垷坦村的蜂场,枇杷树下错落有致的摆放着木制蜂箱,一群群蜜蜂欢快的飞进飞出。舒仕杰头戴蜂帽,在飞舞的群蜂中打开一个蜂箱拿出蜂巢,里面满是蜜蜂,金黄铮亮的蜂蜜在阳光下格外夺目,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香甜的味道。

舒仕杰忙而不乱的观察蜂情、隔板换箱、采集蜂蜜,仔细查看着蜜蜂的生长和酿蜜情况,虽然整理蜂箱很累,但他的脸上却总是挂着甜蜜幸福的笑容,“这个季节的蜜是枇杷花蜜,口感清香自然,回味甘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舒仕杰三代都以养蜂为业。毕业后,由于父亲生病,在城里工作的舒仕杰不想蜂场因此而废弃,于是回乡接手父辈的这份事业。

然而,养蜂的道路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虽然出生于养蜂世家,但舒仕杰此前只是偶尔在蜂场帮忙,并没有深入接触个这个行业。“最初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会被蜜蜂蛰上十几次,整个手都是肿的。”舒仕杰告诉记者,自养蜂以来,他每天要被蜜蜂蜇上十几次,现在基本上已经免疫了。好在,通过一年和蜜蜂的朝夕相处,他渐渐了解了蜜蜂的习性,掌握了养蜂的技术。

养蜂并不像想象中简单,由于技术跟不上,放不好蜂、收不了蜜,得不到收成。舒仕杰意识到,养蜂技术跟不上,难以做大养蜂事业。为了提高养蜂技术,他到处学习养蜂经验,请教专家和老资历蜂农,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日益成长为一名养蜂能手。

第二年,舒仕杰的养蜂事业有所好转,此后几年,他不断扩大养蜂规模,蜂场规模从原来的80群增至了140余群,也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601.jpg

探“蜜”,用奋斗的汗水酿造甜蜜事业

从收获第一桶蜂蜜到循环反复枯燥的赶蜂路,对舒仕杰来说,从父辈身上继承的不仅有养蜂技术,更有“做一件事的初心,办一件事的匠心,成一件事的信心”。

“别看蜂蜜很好喝,但很少有人知道,养蜂是个辛苦活,如果经营不善,血本无归很正常。”舒仕杰说,蜜蜂是有灵性的小精灵,如果不熟悉这些小家伙的生活习性,不用心去养它们,很难采集更多的蜂蜜和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养蜂就得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与它们打成一片。而采蜜得讲究时间概念,但凡蜂农都知道,好蜜不能抢时间。因为,没有经过时间充分酿造的蜂蜜,既不利于保存,营养价值也会打折扣。

兰溪养蜂的历史悠久,但近二三十年蜂农们大多养殖意大利蜂,它们胃口大、蜂蜜产量高,但却要一年到头全国各地追着蜜源走。

为了让蜜蜂采到更多的蜜,确保产出的蜂蜜纯度高、味道好,每年3月,舒仕杰便会拉着一车车蜜蜂追花逐蜜。追花逐蜜,听起来很浪漫,却是所有养蜂人眼里最辛苦的差事,他们称之为转场。舒仕杰每年在江苏、山东、黑龙江、内蒙等地跟随花期,追逐“春天”。“走到哪里,帐篷一搭就是家。”谈起“游牧”生涯,他表示,如夸父追日一般苦,一年回不了几次家,但是也能有不错的收成。蜜蜂白天采蜜,晚上酿蜜,每天出工早,收工晚,蜜蜂的一生都在劳动。和他日夜厮守的蜜蜂“告诉”他,辛苦过后,终将得到甜蜜。

好蜜还得有好销路,为了实现自己的“甜蜜心愿”,舒仕杰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分享采蜜全过程,只为让更多顾客品尝到原生态、质地纯正的蜂蜜、蜂皇浆。舒仕杰认为靠过硬的质量留下顾客,以后口碑越来越好,生意自然也越做越火。

有蜜蜂蛰后的疼痛,有风餐露宿,亦有苦尽甘来酿造出的甜蜜。“养蜂虽然很辛苦,但我相信只要肯努力,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甜。”舒仕杰表示,养蜂对他来说是一种传承,也是致富的“蜜方”。“接下来,我想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纯天然成熟蜜,拥有属于自己的蜂蜜品牌。”舒仕杰说。

记者 蒋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