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溪新闻
  • 学育兰溪
  • 兰溪发布
  • 微视兰溪
  • 908兰溪电台
兰溪宋点与馆藏揭开古人生活画卷

  正在热播的《梦华录》展现了一幅北宋市井生活的长卷。到了南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宋朝人的小确幸从开封延续到了临安。

  现存资料显示,南宋人那会儿已经有现代人生活的影子。比如,当时的临安已经有24小时营业的餐饮店,还能点“外卖”,是一座“东风夜放花千树”的“不夜城”……

  那么,宋朝的兰溪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从兰溪宋点与馆藏中窥探古人生活画卷。

  兰溪宋点揭开大宋朝的“美味食盒”

  相信最近,不少人的社交媒体首页都被《梦华录》刷屏了。开播就在豆瓣拿下8.3的高分,一度涨到8.8,可以说是今年国产剧口碑最佳了。这部由杨阳执导,张巍编剧,刘亦菲、陈晓等主演的古装题材剧将时代落在北宋,其原型故事为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但在此基础上将内容大量扩充。

  当然,除了精彩绝伦的剧情之外,剧中精致的服化道和浓厚的历史底蕴,也是让大家追剧的原因。

  源茶、豆儿果、梨条桃圈、碧涧豆儿膏……《梦华录》里高度还原的宋代美食统称为“果子”,相信让不少人一边追剧一边流下了眼馋的口水。

  不光剧里的果子好看,兰溪宋点也是独一无二的。记者从兰溪市博物馆获悉,宋朝是我国古文化的巅峰时期,宋朝时期的汴京汇集了世界饮食的精华。美国纽约《生活》杂志曾评选出100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100件大事,宋朝的饭馆与小吃入选。所以,如果是吃货,能穿越到宋朝何尝不是一件美事。

  中国吃甜点历史悠久,唐朝时中国向印度学习了先进的熬糖法。到了宋代,甘蔗种植和制糖法又进一步发展,以糖为主料的甜食正式出现在了民众的餐桌上,各种糕点也应运而生。其中,大米成了两宋时期糕点的主要原材料,宋人用它来制作各式糕点:糖糕、花糕、蜜糕、糍糕、蜂糖糕、雪糕、彩糕、栗糕、麦糕、豆糕、重阳糕……

  春节期间,兰溪市博物馆联合市美食发展中心推出一款兰溪宋点。这款糕点创造性地融入了宋韵文化元素,不仅设计灵感来自市博物馆馆藏具有兰溪标识度的珍贵文物,在制作工艺上也采用了南宋米糕的传统工艺。

  市美食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吴柯介绍,古法白米糕,是宋代皇帝御用的糕点。兰溪宋点严选黑龙江有机五常大米、云南曲靖黑糖、新疆和田玫瑰花等,饼皮由米粉制成,选用久泡清蒸制法,成品外观润白素雅。入口先是松韧,米皮有淡淡的甜味,然后就在口腔中化开,荡漾出迷人的米香。

  在古法的基础上,兰溪宋点还不乏创新。传统的中式糕点重油重糖,因为在古时候,大量的糖可作为食品的保鲜剂,防止腐败,而大量的油脂能增加饱腹感。不过现代人的饮食崇尚少油少糖,健康轻食。为让传承了800多年的南宋古法糕点符合现代的味觉审美,研发团队在中式糕点必经的熬糖过程中,选用8年以上老陈皮,再加上各种鲜果细细熬制,再置入瓦罐内发酵三个月。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制出的糖浆相比普通糖浆热量低了近30%,还能增加细润绵沙、入口即化的美妙口感。

  “从样式选择到模具的开发,再到口味的调试,耗时两个多月,做了芝麻、绿豆、抹茶、山楂四种口味。把美食跟文物进行融合,当你尝到这个糕点,就知道这款文物原来是什么样子,既宣传了兰溪文保,也推广了美食文化。”吴柯说,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中式糕点不仅是形式上的古色古香,更是一种传统生活的情调和浪漫,是活在四季轮转里的“人间情味”。

  市博物馆藏金鱼袋

  《梦华录》第十一集中顾千帆升官,“晋西上合门使,皇城副使,许借绯,赐银鱼袋”。北宋建国初期的各项制度,承袭了唐朝及五代十国。在元丰改制(宋神宗时期)之前,宋朝官员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五品以上服朱,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皇帝所说的“许借绯”,意思为,顾千帆本是六品的官员,应该穿绿色的官服,被皇上特别恩准他穿着五品官员的绯色官服,虽然不是真正的五品,也是一种殊荣。

  佩鱼制度源于战国时期的兵符,是当时一种调兵遣将的凭证。盛装鱼符的袋子被称为鱼袋。到宋朝时不再使用鱼符,而是在鱼袋表面用金银直接饰以鱼形,它其实就是一个小荷包。宋朝时鱼袋分为两种,金鱼袋和银鱼袋。六品以上佩银鱼袋,四品以上(有三品说)才能佩金鱼袋。

  在兰溪市博物馆,存放着一枚宋·金鱼袋饰,这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1986年6月,兰溪修建云山隧道,在修至费龙口村时发现一座古墓,从古墓里出土了一件宋代金鱼袋饰。这件文物长110毫米,宽300毫米,呈弧形,两端有穿孔,金光闪闪,饰锤雕高凸水草纹,中间有两条栩栩如生的金鱼。由纯手工打造,采用包括像锤揲、透雕、焊接、线刻、压模等多种金银器加工工艺,造型玲珑剔透,将实用和装饰功能集于一身,代表了宋代高超的金器制造水平,也反映了宋代成熟的服饰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

  在市博物馆,共有宋代馆藏400余件,与宋·金鱼袋饰一同出土的还有宋·金屈卮。宋朝时期的文人,“雅集”频繁,正所谓“无酒不成宴”,有酒就要有喝酒的器具,宋代金银器不论类型与样式,其丰富均以酒器为最。南宋人编纂的一部日用小百科《碎金》中“酒器”一项列出各种名目,有樽、果合、泛供、劝盏、劝盘、台盏、注子、偏提、盂、勺、酒经、酒罂等。

  “‘卮’,指一侧有环柄的酒杯,后世常常以此作为酒杯的通称,但宋代所说的‘卮杯’仍是沿用它的原意。”市博物馆馆长郑建明表示,馆藏的南宋·金屈卮,采用套接法制作成夹层杯,即以一个口沿处装饰弦纹、下圈足的外杯套焊在内杯的腹部,一侧的把手上连内杯,下接外杯,把手的压指板做成圭状,工艺繁复精良。一件小小的酒杯,映射出宋代富贵人家生活的精致。

  宋韵文化展风采

  《梦华录》的热播,也让不少人关注起宋韵文化。

  兰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两宋时期被称为“天下江南”,“八婺儒宗”章懋在这里办学兴教、“东方莎士比亚”李渔在这里偶寄闲情、“普度众生”黄初平在这里得道成仙、“千古奇人”徐霞客在这里驻足探秘……从唐代诗人杜牧到近代文豪郁达夫,万首诗篇在这里传诵,文脉悠长,传承千年。

  去年,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形成宋韵文化挖掘、保护、提升、研究、传承的工作体系,要着力把“宋韵文化”打造成为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这里的宋韵文化,特指两宋文化中蕴含的优秀的文明元素、内在精神和传承至今的文化价值,包括思想理念、精神气节、文学艺术、雅致生活、民俗风情等。

  近年来,兰溪不断强化宋韵文化标识,相继打造李渔文化周、郎静山摄影节、黄大仙文化节、张山雷中医药文化节等节会活动,将宋韵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动能,进一步促进兰溪全域旅游发展。

  与此同时,兰溪加大宋韵文化研究力度,系统性地对宋韵文化资源进行深化、转化、活化、品牌化。今年,兰溪全面开启“兰荫春馥·文雅兰溪”文化四季活动。活动以打造兰溪特色文化标识、梳理兰溪文化脉络为目标,开展“枫山书院”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早茶街”本土文化谈话栏目、“兰溪棹歌”诗歌民乐新体验、“李渔戏苑”李渔文化系列活动、“文脉地图”展示兰溪宋韵、“诸葛智院”创新文化活动等六大板块内容。

  未来,兰溪将聚焦“文旅兴兰、文化创优”,打造文旅融合新优势;融入钱塘诗路文化带建设,加快实现文化赋能、山水增值、生态变现;加强古城历史遗迹修复保护,解码宋韵文化,提升李渔等文化标志的辨识度,推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研究成果,持续打造独具特色的兰溪宋韵文化名片。

  记者 蒋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