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溪新闻
  • 学育兰溪
  • 兰溪发布
  • 微视兰溪
  • 908兰溪电台
金履祥:孔庙里的兰溪人

金履祥.jpg

  孔庙,是祭祀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庙宇,象征着儒家文化的最高殿堂。自汉至清两千年的历史中,在孔庙享受祭祀的共有172位,其中包括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和孟子的弟子,剩下的仅仅九十余人,都是中国古代的世之楷模、思想大家、古圣先贤。在民国八年(1919年)的最后一次排位中,历从祀孔庙的“大儒”总73人,列东厅第22位是一位兰溪人,他就是仁山先生金履祥。

  金履祥是谁?他又凭什么入祀孔庙呢?日前,记者走进兰溪市黄店镇桐山后金村,追寻金履祥的足迹,感悟他的国家情怀,探寻其思想精髓。

  金履祥精研天文、地形、礼乐、田乘、兵谋、阴阳、律历之书,却一生不仕,专注讲学著书。金履祥与其师王柏、何基、弟子许谦并称“北山四先生”。其中,金履祥的经学、史学研究成绩最为突出。金履祥的经学以《尚书》为大宗,是宋元《尚书》学发展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学者。

  据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施新考证,金履祥天生禀赋不同于常人,从小便抱有经世之志,十六岁时曾补郡博士弟子员,后又试补太学生,当时在金华已经有一定的声望。后来,金履祥因宋王朝国事日微,有自悔为功名所学之意,觉得所学为非,开始奋发读书,不再过问关于郡内弟子员、太学生方面的事,转而属意于濂洛之学。

  在学友王相的书信推荐下,金履祥终于得见王柏并投身门下。不久,他又随王柏向何基登门求教,从而正式成为何、王二人的弟子,多年来的求学心愿终于实现。二位老师无疑对金履祥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王柏,二十年间,金履祥几乎“无日不陪(王柏)书册、几杖之右”。王柏对他的影响可想而知。

  和王柏一样,金履祥于学术方面涉猎极广:“凡天文、地形、田乘、兵谋、阴阳、律历之书,靡不毕究。”事实上,他关注现实的精神以及治学风格都深受王柏的影响。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金履祥继承了王柏注重现实的精神,不采何基与世隔绝的态度;在学术上,他继承王柏的疑经精神,然而治学较为笃实。

  关于心性理气问题,金履祥将人与自然联系起来,结合儒家经典与先儒言论,加以发挥。他认为,天地之化,包括无外。圣人作《易》,所以体天地之撰。以卦而论,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天地之心所寓;以时而论,则春生夏长秋成,形形色色,生生性性,皆天地之心所为。所谓天地之心,就是“仁”,就是生生之道。语其象,则为《复》卦之一爻。当穷冬之时,五阴在上,天地闭塞,寒气用事,万物肃杀之极,天地之间,若已绝生息,而一阳之仁已潜回地中,这就是天地所以化生万物之初。异时生气磅礴,品物流行,皆从此出。

  施新认为金履祥的治学还体现在他的“知行合一”。金履祥生活的时代是南宋的晚期,当时元兵南下,国事已无可为,他绝意仕途。但是凭着他卓越的才学,又不可能袖手旁观。在咸淳七年(1271)元兵急攻襄樊之时,金履祥向朝廷献上牵制捣虚的策略以取围魏救赵之功,建议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那么襄樊之围不攻自解。可惜这个建议最终没能被采纳。及至后来朱瑄、张清向元朝献策陈述海上运输的便利时,发现他们所测量经由的海路,与金履祥先前上书讲明的路线竟咫尺不差。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金履祥的学问之精。

  在学术上有造诣,在思想上也影响深远,正因为如此,金履祥能够享祀孔庙,列东厅第22位。

  记者 蒋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