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溪新闻
  • 学育兰溪
  • 兰溪发布
  • 微视兰溪
  • 908兰溪电台
郑寿根:5年刻出“石头记”版《三国演义》


郑寿根在给石头打底


本网讯(记者 沈冰珂 文/摄) 花甲、古稀之年能做什么?是在家看守孙子、安享晚年,是卖掉房产、周游世界,还是痴迷“琴棋书画”、磨炼技艺?

兰溪人郑寿根在退休之后,痴迷石头。他用5年时间,在石头上刻画200位《三国演义》人物,刻写3.4万余文字,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认证。今年74岁的他,在14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属于自己的“石头记”。


痴迷捡石头

初次尝试石刻

“我喜欢石头,退休前就收集了很多。退休以后,才开始尝试雕刻石头。”74 岁的郑寿根精气神很不错,耳聪目明,十分健谈。石头,是他的喜爱之物,三分之二的石头都是他从江里捡来的。为了捡石头,郑寿根骑车去过兰溪境内的兰江、衢江、金华江,拉着手推车坐公交至龙游、梅城、新安江,一去就是一天。

说起郑寿根,兰溪餐饮业的人大概都不陌生。他 14 岁入餐饮行业,直到 60 岁退休,是餐饮界的一把好手,曾获得首届“兰溪工匠”荣誉称号。在退休前,郑寿根只是单纯的喜欢石头。“我以前捡石头,看中的是石头的奇特。”郑寿根说,越奇特的石头他越喜欢,上面各种奇形怪状的纹路,给了他无尽的想象。“石头上一粒粒的花纹像米粒,还有木化石,看着就像木头。每块石头都是独一无二的。”

郑寿根为每块收集来的石头都做了一个木托。制作木托的树根是他从山区淘来的杂木根,经过雕刻、塑性、上底色、涂清漆,半天的功夫就能做好。为了让木托能固定住石头,他在石头底部打了一个孔,在相对应木托的位置固定一颗钉子,这样石头就能与木托严丝合缝。

退休后,郑寿根却不局限于收集石头,他开始尝试雕刻石头。“我以前是厨师,对食品雕刻很熟悉,黄瓜、胡萝卜、西瓜都能刻。不过,食品雕刻与石头雕刻相差很大。石头很硬,比瓜果、蔬菜费劲多了。”郑寿根说。

起初,他刻的石头五花八门,黄蜡石、玉石等。但由于刚接触石头雕刻,刻画技艺还未到家,他觉得刻在玉石上很浪费,刻不好又磨掉怪可惜的。于是,他自学石头雕刻,从刻字起步。一开始刻得并不好,后来通过不断地练习、摸索,刻得多了,慢慢也就刻得好看了。“什么时候刻得好起来,我也不知道。”

石头一块接着一块,大约刻了1000 多块石头之后,郑寿根的石刻技艺在不知不觉间有了质的飞跃。

周泰

醉心刻画

一发不可收拾

2013年7月,郑寿根在朋友的鼓励下,初次尝试《三国演义》人物的刻画。“朋友们看到我刻字比较多,就建议我去刻画。一开始,我觉得刻画很难,没试过。有朋友就说,可以刻线条画。”郑寿根说,家里有很多连环画,上面的人物就是线条画,干脆就照着连环画上刻吧。

郑寿根存有《三国演义》的连环画,他以60版的连环画为主,第一个刻画的人物是“关公”。“关老爷很有名气,我最早刻的就是他。第一块石头刻好以后,朋友们都说挺不错。但觉得只有一块太少了,要多刻几块。”郑寿根想到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便接着刻画了刘备和张飞。

“刘关张”完成以后,朋友们又建议,“凑齐五虎上将吧”。当郑寿根接着刻了马超、黄忠、赵云之后。喜爱刻画的他一发不可收拾,心中冒出了一个想法,要把《三国演义》里的人物都刻下来。

他把想法告诉朋友,朋友建议他刻 108 个人物,数量和《水浒传》一样。但郑寿根摇了摇头,说:“要超过水浒,刻上200个人物。”

郑寿根的石刻采用线条画,一石刻画一人像。“每次到河里,都会捡10 多块大小差不多的石头回家,再开始选适合每块石头的人物。”人物的姿态不同,对应的石头也不一样。骑在马上的人物需要扁一点,站立的人物需要长条形的石头。他会根据石头的形状,稍微将人物的姿势转变一下,让人物与石头贴合得更加自然。

郑寿根捡的石头,乍一看十分普通,这是因为石头经过大自然数千万年的演化、打磨,石头外层氧化成灰白色。但把外层打磨掉以后,便透出乌黑发亮的光泽。

但一开始郑寿根并不知道。“我开始一拿到石头就直接刻,刻完后发现没有光泽。后来才知道,原来石头需要抛光。”郑寿根说。如何才能让刻出来的石头具有光亮感呢?他开始尝试给石头打磨。打磨后,石头的虽然颜色变深了,但仍没有光亮感。他不肯放弃,继续打磨,从粗磨片到细磨片,一道一道地磨,经过最细致的磨片打磨后,石头终于有了光泽。

磨得细致了,却又遇到了难题。郑寿根说:“磨得太细,字却刻不上,磨得太粗,石头又不具光泽。我在不断地试验中,找到了一种颗粒感的磨片,打磨之后,很适合刻字、刻画。等到刻完了,再给画上的线条、字中的笔画上色。字用的是金色,画用的是白色,落款用的是红色。”从捡石头到作品完成,要历经42道工序。

十常侍


虽苦犹乐

坚持全程手工独立完成

石头刻画并非易事,在《三国演义》题目石头的背后,郑寿根记录下了创作的全过程。“河中捡石头,山崖挖树根。夏天烈日炎炎,热浪滚滚。冬天寒风刺骨,身抖手僵。”尽管遇到重重困难,郑寿根仍坚持全程手工独立完成。于他而言,石头刻画“变废为宝,虽苦犹乐”。

“有时候心情不好,就不去刻石头,刻也刻不好。在人物中,五官最难刻,相差一点都不行。脸上稍微一变,表情、神态就都变了。”郑寿根还记得自己遇到最难刻的是“貂蝉”,她的脸部花了很久才完成。人物刻画最多的一块石头是“十常侍”,十个人物聚在一起密谋大事。郑寿根把每个人物的特点、神色、姿态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就这样,此后的5年时间,他把《三国演义》中的 200 个人物刻画下来。加上《三国演义》题目与后记等内容,一共是203块石头、3.4万余字。每一件人物石刻作品,正面是人像,背面是人物传记。

在完成《三国演义》人物刻画后,郑寿根再回过头看最初雕刻的“关公”“张飞”这些人物,自我感觉并不美观。于是,他做了个决定,把最初刻画的 20 块石头全部磨掉,重新再刻。

今年,他凭借203块《三国演义》的人物刻画申报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世界之最,并获得了认证。接下来,他想给外孙女一份礼物,用13块石头刻上《金陵十二钗》和贾宝玉。

目前,郑寿根把13块石头全部采集完毕,还着手刻好了“薛宝钗”的人物介绍。

伏寿